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04节 (第1/2页)
??毕竟这种事情,在之前,虽然不是没有过先例,如郑芝龙就是个大海商,最后被明廷诏安,变成了海防游击。 ??可那毕竟是少数,郑芝龙当初在东南沿海,几乎获得了垄断性的支配地位,故而他一人,基本上就能代表大半海商的态度了。 ??而在范德林看来,郑成功已经被整编为明朝海军,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明海军就是郑氏,自己作战的对象,只是郑氏而已。 ??是的,直到现在,在大多数西洋人眼中,所谓的大明海军,应该就类似于过去明廷诏安郑芝龙一样,诏安了郑成功罢了。 ??本质上和过去那个郑氏集团没有区别 ??但现在不同,被动员不是“被招安”的郑氏,而是整个东南沿海的所有海上武装。 ??“总督阁下,那就是海坛山!” ??范德林在大副指示下,远眺对面的一座,悬于福建曲折海岸线外的黑影 ??那就是海坛山,过去从嘉靖,一直到崇祯年间,大明对外走私的主要中转地。 ??当年第一代“海贼王”汪直还在的时候,史载海坛岛“赖以为生者,不下十数万”,几乎福建沿海百姓,都参与到走私业务当中。 ??开放海贸以后,海坛岛的地位逐渐降低,但当黄昭想找一个聚集战船的地方时,还是首先想到了这儿。 ??而现在,这里,将成为明军“东南联合舰队”,和“荷西联合舰队”首次对决的战场 ??也是西洋的资本家与殖民者们,和大明的资本殖民武装集团,为了争夺各自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以及对贸易航线的控制权,展开的第一次全面冲突。 ??第51章 为了利润,开战(中) ??“明国海军都躲起来了吗?” ??巴勃罗是联军舰队中,西班牙方面派遣的指挥官 ??由于总指挥是由身为荷兰东印度公司远东最高经理人人,巴达维亚总督,范德林亲自担任,菲律宾的西班牙总督也不好直接参与,毕竟军事指挥,最忌职权不明。 ??所以委派了马尼拉当局的一名高级雇佣军官,担任西班牙方面的代表,同时也是舰队的二号人物。 ??作为一名从西班牙皇家海军,抽调到殖民地任职的中校军官,巴勃罗的战争经验还是颇为丰富的。 ??他参加过和英国以及镇压西非殖民地的武装行动和海战 ??故而在这次行动当中,相较于主帅范德林,巴勃罗事实上承担着主要的战术指挥职责。 ??但,像眼前这样的情况,还真没有见过 ??巴勃罗对于明廷海军的状况倒也并非毫无认识,但就他理解中的大明海军,大约也就是东南沿海郑氏的规模,大概一百艘左右的主力战船,以及大量中小辅助船。 ??西洋人对于大明战船的印象,就是硬帆,炮少,船多。 ??不过之前的台湾一战,还是让荷兰人意识到,明军舰队,已经开始侧重炮舰建设,一改过去“小船群攻”的近海战术,开始向远洋海军迈进。 ??也正因为如此,这让荷兰以及西班牙殖民者,才会迫不及待地想摧毁掉新生不久的大明海军力量。 ??远处的海坛岛,眼看着越来越近, ??荷西联军的舰队,劈波斩浪,雪白色风帆迎着季风,全速前进 ??但就在数十艘双桅以上高大甲板战舰兵锋所指 ??那海坛岛后方海湾里,一根根桅杆忽然出现在为首的西洋夹板战舰上,指挥官望远镜视野当中。 ??而在十数里之外的海坛岛 ??福建联合舰队中,旗舰涌金号上,船长也已经发现了对方 ??涌金号并非海军舰船,而是临时征召的海商船只 ??不过不同于一般的商船,涌金号作为大明海务公司,泉州分公司的主力运输舰,载重达千料,即使在海军当中,都算大家伙了。 ??但这些商船的特点就是,虽然体量都不小,但武器装备不算很多 ??比如涌金号,只配有六门炮,和二十多支火绳枪 ??而且作为一艘近海商船,涌金号三桅均为硬帆 ??这种硬帆相较于软帆,更容易转向,和利用近海低速风,但不利于离岸的远洋航行。 ??这也是明军选择将决战地点放在沿岸的一大原因 ??“发现明军舰队主力!” ??荷西舰队先导舰队发现状况后,很快用旗语往后传递消息 ??碧蓝色波涛之上,就在巴勃罗往后传达命令之际 ??只见远处那星星点点的桅杆丛林,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就像一袭黑潮,从海平面下缓缓升起 ??看得他目瞪口呆 ??那不是情报中的几十上百艘战船,而是成百上千,密密麻麻,宛若要塞满整片海洋。 ??这些船只并不大,桅杆、帆布、船型,形制各异,有大有小,但数量实在是夸张。 ??巴勃罗看了良久,心情顿时从之前出发时的信心满满跌入无底深谷 ??他突然明白,自己,以及整个东印度公司,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