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筒子楼日常_八零年代筒子楼日常 第8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八零年代筒子楼日常 第85节 (第3/3页)

数字代指,后面跟着的三位数字就是款式的编号。
  这样下来,只要记住了编号的规则,找衣服就会很方便。
  吴盼娣手里的表格是出库单,可以把各个门店拿走的货都记录下来,这样后面对数字的时候只用核对单据,然后盘查库存就可以。
  说完自己的做法,吴盼娣满脸忐忑看着钱晴。自从她来钱晴这里上班开始,钱晴就很鼓励她们做一些创新,说是只要有用就给她们发奖金。
  这个编号和表格的事情她没有提前给钱晴说,只是自己先试着做,也是想着调整好了再给钱晴看。没想到今天钱晴居然这么有时间过来看库房。
  对于员工的积极进取,钱晴是不吝于自己的赞美的。
  “做的非常好!”
  虽然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但能有这个想法,把事情做到前面,已经算是显现了自己的能力。
  钱晴夸完吴盼娣,就在脑中想到一件事:“过几天如果顺利的话,咱们这儿就会来一个会计。到时候你跟着她学学,把咱们的货单和编号的事情一块定下来。”
  钱晴深深看一眼吴盼娣:“到时候你也机灵一点,多往人家身边凑一凑,学一学。”
  钱晴没学过什么专业课程,但也听过有些话,诸如什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这个话在她看来并不对,听起来像是领导拿来忽悠下属的话。人性总是很复杂的,最复杂的地方就在于人总是变化的。她如果是把事情直接丢给下属去管,自己两手甩着就等着挣钱,那要不了多久她的晴月就干不下去了。
  所以既然现在她要配备上会计,把晴月拉到正轨的道路上。那自然是要做好员工之间的制衡。
  卫生巾那块有方如跟徐阿花两个人一块,既是工作上的搭配也是互相之间的监督。
  那晴月这边,看店的三个人里有杨花顶着,剩下的人选里,最好是把吴盼娣提起来,负责晴月的一些杂事,正好也能跟还没到来的会计做个工作搭档。
  “咱们晴月是鼓励员工发展的,你回头也可以自学一下会计的课程,考考相关的证件,考下来咱们报销考试一切费用。”
  吴盼娣激动的脸色都红了,这是她的机会,她一定能抓住这个机会的!只要她挣到更多的钱,她就一定可以避免跟大姐一样的命运!
  钱晴鼓励完员工又去了花婶那里,看着谢云对着电话絮絮叨叨了二十多分钟,最后才满意的挂了。
  谢云冲着一脸希冀的钱晴点了点头:“我表姐说可以带着孩子过来看看,至于要不要留下来,还是你们见面再说。”
  钱晴顿时如释重负,不是她自夸,就她现在给的待遇,还有小东门那边的环境,保管让对方来了就不想走!没看闫教授那个别扭鬼,现在在小东门过的有多么潇洒吗?前几天她去的时候还看见对方胖了不少呢。
  “应该的应该的!”
  谢云没在市内待多久,红山镇那边他新弄了一批鸡腿菇的培养袋,还等着回去盯。于是就把接亲戚的事情一并托付给了钱晴。
  钱晴自然乐得接收,问清楚了对方的车次,提前跟吴盼娣一块去接人了。
  *****
  哐当哐当的火车上,闻兰揽着儿子坐在靠窗的位子上,心中全是对前路的未知。
  放在前几年,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丈夫居然会变成现在这样一副没脸没皮的样子。明明当年下乡时候对方还是个能拿着书本跟她谈诗歌谈作者的人,现在却是个整天躺在租屋里不动弹,动辄就抱怨天抱怨地,憎恨自己怀才不遇的中年人。
  为了参加高考,他努力了几次,但就是没考上。后来高考限制了岁数,他更是一蹶不振。把自己一生的悲剧全部归咎于时代和国家,动不动就是给儿子说什么要好好读书,将来移民国外。
  等到闻兰毕业之后,丈夫简直是变本加厉的逼她带上自己出国。
  闻兰在心里觉得讽刺无比,他凭什么觉得自己就能出国?都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但是全国有多少大学?哪怕是最顶尖的两所大学的学生,想要出国也是难上加难。更不要说自己已经结了婚有了孩子,光是签证就很难拿到手。
  再者说,她凭什么出国?她的家人朋友都在国内,放弃掉这一切离开故土,她又能得到什么?
  但闻兰万万想不到的是,丈夫为了逼迫她,竟然不惜去单位坏她的名声,目的就是把她的铁饭碗搞砸,好让她坚定想法带上自己出国。
  闻兰想起离婚前的那些日子都觉得眼前发黑,她这个婚离的何其艰难,前前后后折腾了两年才离掉。
  但离掉之后也没有让她的生活好起来,前夫依旧围追堵截,到她工作的地方去干扰她,弄得她苦不堪言,带着儿子换了好几次住处。连找工作也只能是做兼职的,同时代着好几家的账目。
  直到前几天,谢云把电话打到她的住处……
  谢云的话说的很实在,既然在省城待不下去,那不如换个地方生活。y市这里虽然不大,但听谢云讲,这家公司发展很快,而且老板也是个很明理的人,完全不介意她这边的麻烦事。
  所以,闻兰一听就动了心思,把省城的工作辞了,房子退了。
  她已经打定了主意,哪怕是这边的工作不怎么样,她也不打算再回省城了。这两年不仅是她心力交瘁,她的孩子也跟着提心吊胆。如果这份工作不合适她,她宁愿在y市给人代账也不愿意回省城了。
  “妈妈,我们是不是快到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