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个个是皇帝_太子震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太子震惊 (第2/2页)

骗孤?”
  “妾身拿这种事骗殿下,有何好处?”史瑶反问。
  太子无言以对,“好处是没,不过至少可以彰显你家乡比这里好。”
  “殿下,妾身不想跟你吵吵。”史瑶笑道,“妾身家乡确实比这里好太多太多。”
  太子想也没想:“好你怎么不回去?”
  “妾身倒是想回去。”史瑶叹气,“这不是回不去么。再说了,家乡早已不是故乡,妾身的家现在在这里,妾身的三个儿子在这里,即便有机会回去,妾身也不会回去。”
  太子挑挑眉,不信她,“哪怕回去还能再回来?”
  “真有那种机会?”史瑶想一下,回去看到她老板送她的房子被她父母给她弟弟,一家三口住在她房子里快快乐乐,她能呕死,“也不回去。”
  太子:“你就不想你父母家人?”
  “不想。”史瑶不假思索道。
  太子眉头紧锁:“那你的心肠够冷的。”
  “你——”史瑶张嘴想说,就你心肠不冷。话到嘴边想到太子很孝顺,皇帝刘彻也很疼太子,“是呀,铁石心肠。”
  太子张口就想训她。眼皮一动,注意到史瑶碗里的面都被她捣的碎的没法吃了,她好像还没发现,话锋一转,“你父母对你不好?”没容史瑶回答又说,“可是孤听你说过,你父母让你读书习字,对了,还有画画。”
  史瑶的手一顿,看向太子有些意外,她怎么知道她父母对她不好?她从未说过父母的事。
  “孤猜对了?”太子好奇,“可以和孤说说吗?”
  史瑶看了看太子,犹豫好一会儿,才说,“在妾身家乡所有三至十五六岁的人都可以去学堂,朝廷出钱请老师,妾身只需交一点书本费用即可。”
  太子的手一顿,放下箸,就问:“全国的老师都是朝廷请的?”
  “是的。”史瑶没说私立学校,不然解释起来就没完了,“比如画画,想学的更好,就得去类似太学的地方学。那种地方的老师也是朝廷请的,不过要教学费,也就是束脩。穷人家的孩子出不起束脩,学到十五六岁就不学了。然后去学做马车,去做衣服的铺子里学这些。”
  太子脱口问,“那得请多少老师?”
  “几,几百万吧。”史瑶怕说太多吓着太子,“全国加起来。”
  太子张了张嘴,不敢置信地瞪大眼,“大汉所有读书人合在一起也没几百万。”
  “妾身那边的人也比这边多。”史瑶不知道刘彻时期汉朝有多少人,但她知道古代人口少,“十倍不止。”
  太子瞠目结舌:“十倍?!”
  史瑶点头。
  太子想也没想,“你家乡多大?”
  “多大?”史瑶没懂,想一下,“殿下说国土?”
  太子:“当然。如果大汉有这多人,所有的房屋推倒,所有的山川夷平,所有河流填满,全种上粮食,种出的粮食也不够这么多人食。”
  “殿下有所不知。”史瑶笑了,“妾身那边亩产达到——”想说千斤,想到古代一斤约等于后世半斤,“小麦一亩地能收获十五石。”
  啪嗒!
  太子的筷子掉在地上,整个人成呆滞状态。
  史瑶顿时想笑,聪明如你也有今天。
  “殿下,殿下,妾身真没开玩笑。”史瑶举起右手,“妾身刚刚说的那些话,如有虚假,不得好死!”
  太子刘据猛地惊醒:“别胡说!”
  “好好好,是妾身胡说。”史瑶笑道,“殿下还知道什么?”
  太子不假思索道:“孤什么都不想知道。这些就够了。”
  “噗……”
  太子看向她。
  史瑶条件反射般捂住嘴,慌忙摇摇头,不是我。
  太子睨了她一眼,端起碗吃红烧羊肉。
  史瑶松了一口气,“殿下,明日晌午咱们吃焖面可好?”
  “焖面?”太子嘴里的面咽下去才问,“怎么个焖法?”
  史瑶道:“菜快熟的时候把面条放上去,然后盖上锅盖,用菜里的热气把面蒸熟。吃的时候把菜和面搅拌均匀,就像咱们之前吃的肉沫拌面。不过,和焖面不同的是,肉沫拌面里的面是煮熟后放肉沫里的。”
  太子想一下,“交代厨子多和点面,一半用来做面条,做好后你先尝尝,如果不好吃,就用另一半面做面汤。”
  “妾身记下了。”太子不说,史瑶也得先尝尝味道如何,毕竟他们明日请的人可不是别人,是太子的舅父,也是大汉百姓的舅父卫青。
  翌日上午,卫青刚出宣室殿就听到有人喊他,回头一看,果真是太子刘据,“皇上不是令你留下?为何这么快就出来了?”
  “父皇找我就是问问三个孩子如何了。”太子道,“我和父皇说过几日带他们去宣室殿,父皇就叫我退下。舅父下午没什么要紧的事吧?”
  大事没有,要处理的事不少。但跟太子比起来,不是人命关天的事,都称不上是要紧的事。卫青想想,“没有。找我有事?”
  太子眼珠一转,郑重点头:“有事,有大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